近日,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(以下简称教指委)公布了第三届“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”荣誉称号名单,最终经学校推荐,专家评审,教指委全体委员评审通过,来自全国60余所高校119名工程硕士获此殊荣,其中我校2006年冶金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周廷熙、2008年环境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杨逢乐、2009年冶金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史谊峰获奖,为本届获奖人数最多的高校之一。
回顾我校工程类专业学位点建设与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,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。1997年,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昆明理工大学首批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,1998年起,“矿业工程”、“冶金工程”2个工程领域开始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。经过20年的发展,我校工程硕士已涵盖27个授权领域。2017年,国家启动新一轮博士、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,我校一次性新增了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点,其中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成为全国非双一流院校首家授权单位。2017年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公布获得第三届“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”荣誉称号名单,昆明理工大学-钢铁总院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获批,成为云南省首个全国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。近年来,学校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、国家工程实验室、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、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、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、超硬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为支撑,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,努力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工程意识、工程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,科学制定工程硕士培养方案,优化课程设置,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,加强国内、国外校企联合培养,大力推进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,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,全面提高了我校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。
据悉,自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以来,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,已成为我国专业学位中覆盖面最广、规模最大的一种学位类型。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。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于2005年起,在全国各培养单位中开展“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”评选活动,每五年评选一次。通过三届的评选,挖掘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事迹,充分体现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我国经济、社会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。
获奖人员简介:
周廷熙,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冶金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,读书期间校内导师何蔼平教授,企业导师王吉坤教授,现任南省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。周廷熙工程硕士毕业后,先后在驰宏锌锗、云南冶金集团、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工作,扎根技术创新一线,针对行业、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技术难题,发挥矿物加工、有色金属冶金领域的交叉专业优势,先后主持或作为核心骨干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、国家循环经济专项及云南省科技攻关等科研课题15项。以产业化关键技术难题为导向、以推动铅锌及伴生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的重大集成技术突破为目标,绝大部分的创新成果都实现规模化应用,获得国家和行业的高度认可。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(排名第三),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;获授权专利18项,其中发明专利7项;出版学术专著一部;发表论文6篇。享受国贴专家、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、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、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优秀科技工作者、云南省委组织部管理的专家。
杨逢乐,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环境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,读书期间校内导师陈建中教授,校外导师贺彬教授,现任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。杨逢乐从事环保科研工作24年,先后主持和参加过各类项目80余项,项目类型涉及环境工程研究、环境规划、污染治理工程咨询及设计、湖泊及河流治理与保护等领域。近年来重点承担国家高科技发展“863”项目、国家 “十一五”、“十二五”重大水专项、省市政府重大科技项目等。通过学校期间系统的学习、研究与单位大量的工程实践,在河流及湖泊污染控制、低污染水治理及湖滨湿地修复等方面成果颇丰,近年来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,获专利5项,发表文章15篇,出版专著3部。
史谊峰,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冶金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,读书期间校内导师张文彬教授,企业导师王吉坤教授,现任云南铜业(集团)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主任。史谊峰在云铜长期从事生产管理、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,将在校所学知识和公司生产技术实践有机结合起来,先后主持了公司的技术研究项目、技术改造项目20余项,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近2亿元。个人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8项(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,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、三等奖1项,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2项);授权专利13件;发表论文33篇;参与编写著作2部;个人入选全国新世纪“百千万”人才工程,被评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。